English

社会转型期的困惑

1998-07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,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,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为了及时了解这一情况,1996年11月至1997年1月,我们就上海的“再就业工程”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。具体调查对象分别为:下岗人员;下岗后又找到工作人员;在岗人员;“再就业工程”从业人员。对上述四类人员提出的问题分别有47、42、36、25个。仅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,可以得出以下结论。

(1)下岗职工多数是年龄在40一50岁之间,具有中等文化程度,家庭负担较重,原在仪电、纺织行业工作的人员。这就是说,目前不少下岗人员为具有上山下乡经历的文革中毕业的“老三届”、“新五届”。

(2)下岗人员大部分对下岗毫无思想准备,当领导通知下岗时深感痛苦。多数人员认为下岗后对自己最为关心的还是家庭、亲友,相当一小部分人员认为最为关心的是街道、居委会,只有一小部分人员认为原单位最为关心,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根本无人关心。

(3)大部分下岗人员认为下岗后迟迟未找到工作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己,街道等部门已多次给自己创造机会,本人之所以未接受主要是由于工资太低。

(4)在下岗后重新找到工作的人员中,大部分是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才找到工作的,大多是因经济困难迫切要求工作,所以没有经过挑选就上岗了,并且多数是由亲友介绍而不是其他部门介绍才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。

(5)下岗人员中,大部分未接受过职业培训;在已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中,多数是自费的,且多数认为这种培训费太昂贵,个人无法接受。

(6)目前下岗人员的家庭生活主要来源依靠配偶的收入,多数下岗人员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上海已处于下游水平,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下降了,自己每天的时间主要花在做家务上,但配偶对自己很理解,恩爱如前。

(7)多数下岗后又重新找到工作的人员认为找工作很难,下岗人员一时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工作岗位太少,现在的工作单位与原来的工作单位相比,最大的不同是工作责任性强了,经过下岗后又上岗这样一个过程自己变得更坚强了。

(8)多数下岗人员对重新上岗感到十分迫切,并把重新上岗的希望寄托在政府部门的安排上,并表示即使所安排的工作与原先期望的不符也愿意去试一下。

(9)多数下岗人员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工作,会降低要求,有岗位就上,如原单位要他回去将乐意前往,如要参加职业培训亦愿意去,但市郊或外地的工厂即使条件很好也不愿意去。

(10)大部分下岗人员已经意识到没有技能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,他们打算积极地去学习,使自己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;但如果三五年内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,这些人会感到绝望。

(11)在岗人员中多数没有下岗的思想准备,多数人不会主动提出下岗去找一个好的工作岗位,他们表示,现单位即使效益再低,只要领导不通知下岗就呆下去。

(12)政府颁布的有关再就业政策多数人不够了解。在所问的298名下岗人员中,有135名对政府是否在关心他们回答说不清楚,只有22名认为政府非常关心自己,另有36名则明确表示政府对自己毫不关心。在所问的277名下岗人员中,有145名表示对政府颁布的有关再就业政策了解一些,有89名回答不了解,只有27名说自己了解。

(13)在“再就业工程”的从业人员中,多数人认为大量职工下岗的原因是由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。

(14)无论是下岗人员、下岗后重新又找到工作的人员,还是在岗人员,多数人认为解决下岗的关键是在于建立再就业新体制。

(15)无论是下岗人员、下岗后重新又找到工作的人员,还是在岗人员、“再就业工程”的从业人员,其中多数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,应该在保证医疗养老保障前提下允许职工自由流动,较少一部分主张保留职工的“铁饭碗”,只有很少的人主张打破“铁饭碗”,让职工到市场上去竞争。

(摘自《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——关于上海市再就业工程的研究报告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